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对问
   答诏问灾异八事
光和元年七月十日诏书尺一召光禄大夫杨赐谏议
大夫马日磾议郎张华蔡邕 太史令单飏
诣金商门引
入崇德殿署门内南辟帏中为都座漏未尽三刻中常
侍育阳侯曹节冠军侯王甫从东省出就都座东面十 (第 67a 页)

司之十固不发二三耳此所以为难也余曰子知长卿
之不尽用其才难不知其不尽用于今之时更难也且
夫子不闻 汉武宣
之际霍子孟用事以持法刻深为能
魏丞相继之而加察故赵张尹盖之徒勇于取循吏迹
而失其意而所谓中牟密县之效 (第 17b 页)
 弦歌存春秋以口授存而俗儒章句之徒傅会穿凿
 使五经大义不明于天下不亦悲夫灵帝熹平四年
 议郎蔡邕与堂溪典杨赐马日磾张驯韩说 单飏
等求
 定六经文字诏许之邕乃书丹于石命工刻之立于
 太学门外时四方摹者日以千计然未知道之所存 (第 19b 页)
  石经考
汉灵帝光和六年刻石镂碑载五经文于太学讲堂前

此初刻也蔡邕以熹平四年与五官中郎将高堂溪典
弹议郎张训韩说 太史令单飏
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
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大学门外此
再刻也魏正始中又立古篆𨽻三体石经古 (第 17a 页)
   石经碑跋        宋胡元质
石经云者以俗儒穿凿经籍疑误后学而立也汉灵帝
时博士试甲乙科争第高下至有行贿改兰台漆书经
字者诸儒受诏于熹平成刻于光和俾天下咸取则焉
碑高一丈广四尺水经云立石大学其上悉刻蔡邕名

隋志有一字石经七种其论云汉镌七经皆蔡邕书史
亦称邕自书册使工镌刻其书画超诣要非蔡中郎不
能到也然遗经今存者体各不同虽中郎兼备众体而
篇章之富未必能办于一人之手传称邕与堂溪典杨
赐马日磾张驯韩说 单飏
等正定诸经意者当时诸儒
同涉笔于其间不可知也然历年多更变故久陵迁谷
变煨烬剥蚀之馀甚至取为柱础为炮石 (第 1b 页)
    (节王甫就问消改变故所宜施行邕悉心以/对帝览叹息节窃视之宣语左右皆为侧目)
光和元年七月十日诏书尺一召光禄大夫杨赐谏议
大夫马日磾议郎张华蔡邕 太史令单飏
诣金商门引
入崇德殿署门内南辟帷中为都座漏未尽三刻中常
侍育阳侯曹节冠军侯王甫从东省出就都座东面十 (第 12b 页)
   奉和御制读三国志诗(三首/并注)
白马当涂兆黄家得岁兴金符威既重玉版事堪凭汉

火承前运谯龙合旧徵青云开后叶下武倍兢兢(白马/令李)
(云曰许昌气见于当涂高者魏也或遗太祖书曰黄家/当立芝曰得岁星者道始兴今岁在大梁魏之分也太)
(祖初封魏王受虎符春秋玉版曰代赤者魏公子苏林/曰魏以土德承汉之火汉熹平中黄龙见谯 单飏
曰其)
(国当有王者不五十年亦当再见中平四年文帝生于/谯延康元年嗣魏王位黄龙复见文帝之生有青云如) (第 5a 页)
(史逸其事/见邕集)
光和元年七月十日诏书尺一召光禄大夫杨赐諌议
大夫马日磾议郎张华蔡邕 太史令单飏
诣金商门引
入崇德殿门惟中设都座中常侍育阳侯曹节冠军侯
王甫从东省出就都座刘宠庞训北面阳公南面日磾 (第 9a 页)
志汉元年十/月五星聚于东井此高皇帝受 之符也纂要云五星)
(谓之五纬其魏文帝纪初汉熹平五年黄龙见谯 太史/令单飏
曰 国后当有王者兴不及五十年亦当复见)
(陈武帝纪太平元年九月丁未中散大夫王彭笺称今/月五日平旦于 (第 27a 页)
予之助乎惜哉余还山中
眊且废矣德清留滞江南又无有赏其音者方今天下
治平朝廷将必有大制作兴乐府以协律如 汉武宣
(第 6b 页)
  答诏问灾异八事

光和元年七月十日诏书尺一召光禄大夫杨赐諌议
大夫马日磾议郎张华蔡邕 太史令单飏
诣金商门引
入崇德殿署门内南辟帷中为都座漏未尽三刻中常
侍育阳侯曹节冠军侯王甫从东省出就都座东面十 (第 6a 页)
    请不至(以上三人史逸/其事见邕集)
    年七月十日诏书尺一召光禄大夫杨赐諌
    马日磾议郎张华蔡邕 太史令单飏
诣金商
     德殿门惟中设都座中常侍育阳侯曹节
      从东省出就都座刘宠庞训北面杨公
   (第 7b 页)
汉灵帝光和六年。刻石五经文于太学讲堂。此初刻也。蔡邕以熹平四年。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议郎张训,韩说, 太史令单飏
求。正定六经文字。帝许之。邕乃书丹刻石。立于太学门外。此再刻也。魏正始中。又立古篆隶三体石经。古文用 (第 458H 页)